秋冬換季之際,許多市民都開始整理自己的衣櫥,舊衣物如何處置往往成為困擾。近日有市民發現,在深圳的一些小區內,擺放著標有“衣衣不舍”字樣的綠色大箱,記者瞭解到,該綠色大箱用於舊衣物的回收,市民可以把自己不要的衣物放到裡面,經過專人處理後實現捐贈或再生的功能。
  據統計,中國人均纖維消費量達18公斤,目前深圳市有1300萬常住人口,若紡織品的使用周期按2年計算,廢棄量達70%,則每年將產生8.2萬噸的廢舊紡織品。如此龐大的廢舊紡織品是否都能通過回收箱有效地實現公益環保用途?
  記者調查發現,深圳目前舊衣物的去處主要靠捐贈和回收,但由於缺乏相關的配套支持,使得這些渠道都不太順暢,系統化、規模化的舊衣物處理仍未形成。有環保人士呼籲,政府應當給予相關組織和企業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促進舊衣物循環生態圈形成。
  南方日報記者 卓泳
  ■記者調查
  渠道1
  社區捐贈點 覆蓋不夠廣 市民難辨真假
  每到換季之時,許多市民都有整理衣櫥的習慣,如何安置那些不想要的過時衣物卻困擾了不少人。日前,家住寶安區的韓小姐有一批舊衣物想處置,四處打聽,卻發現小區附近沒有捐贈點,提著幾大袋衣服去那些較遠的捐贈點又有點麻煩,“如果小區內就有捐贈箱多好。”韓小姐顯得有心無力。
  近期,深圳的許多小區內都出現了一個貼著愛心標誌的白色“愛心桶”,記者發現不少小區居民都往裡投放自己不要的舊衣物。“以前的舊衣物總要四處找地方處置,現在自家樓下就有這個桶接受捐贈回收,方便很多。”福田區蓮花二村的居民王先生此前就投放了許多自己和家人的舊衣物。
  然而,也有人留了個心眼兒質疑這個“愛心桶”的來歷,“沒有標明主管單位,只留了一個人的名字和電話,回收的衣服會去了哪裡?”家住龍崗布吉陽光花園的徐小姐此前同樣看到小區內放置了這個“愛心桶”,卻沒敢把舊衣物往裡放,徐小姐對記者表示了她的顧慮:“這項愛心活動沒有具體發起的單位,若純屬是個人行為,又如何保障衣物的去處呢?如果真的拿去捐助了,後期的清理、運輸成本都是這個人自己掏嗎?還是直接拿去賣了?”
  《南方日報》2013年曾報道,在廣州,一條完整的二手衣物產業鏈已經形成,其中不乏有部分個人免費或低價回收舊衣物,然後以高價賣出去,而這過程卻缺乏清洗和消毒程序,容易引發細菌傳染,而我國出於衛生等因素考慮,是禁止舊衣服成衣銷售的。
  徐小姐認為,網點覆蓋不夠廣,是不法分子有空可鑽的原因。據記者瞭解,深圳也有專門的舊衣回收管理部門——深圳市社會捐助接收管理服務中心,負責組織進行相關舊衣物回收工作。幾年前,該中心已經在深圳構建起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社會捐贈接收網絡,設立了500多個舊衣回收點,但因為人手不足,並沒有在每個社區放置回收箱。該中心負責人張思全告訴記者,目前全市的舊衣捐贈由城管局和民政局兩個部門發起,城管局下有各街道、社區、工作站可接收,民政局則由市捐助中心和已登記註冊的合法公益組織接收,其他的都屬非法渠道。
  渠道2
  專業回收 邊際成本高 加工企業長期虧損
  深圳公益組織晴天環保促進中心此前與深圳市城管局、舊衣物回收再生企業深圳市升東華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一起發起了“衣衣不舍——舊衣回收”行動,該行動旨在向市民募集舊衣物,從而對衣物進行加工處理使其成為可再生資源,供有需要的人使用。可作為舊衣物的加工企業深圳升東華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儘管已經運作了7年之久,但至今卻仍是“飢腸轆轆”。“回收量不足,邊際成本就很大,目前仍虧損。”該公司副總經理黃文楚告訴記者。
  黃文楚介紹,每個月收到的舊衣物會經過分揀、清洗、消毒、纖維化的處理過程,由於回收的衣物質量良莠不齊,或是有一些貼身衣物,不符合二次使用的標準,大概只有兩成左右是可以用於捐贈,剩下的八成都做纖維化處理,成為再生原料。
  據瞭解,深圳升東華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在全市設置了400多個回收點,擺放了500個回收箱,但是現在月平均回收衣物的量與他們設想中的量差距甚遠,該公司創始人溫達升表示:“如果能達到四五百噸才可以實現收支平衡。”目前,經過纖維化處理成的紗線及手套等織物再生品大部分將銷往國外。
  如何解決箱體擺放問題也困擾著衣物回收企業。“我們在社區開展這項工作的時候,縱然社區居民十分支持,可是有些小區物管卻採取不配合的態度,增加了我們的工作難度。”黃文楚說,箱子在小區由於無人看管就常遭破壞,甚至出現衣物被偷的現象,“3500元一個箱子的成本還不算大,但如果每個箱子都要配專人看管成本就非常大了”。
  黃文楚告訴記者,公司進入深圳8年來,累計投入近千萬,但業務拓展並不理想。“我的公司每月運行費用近20萬元,可目前能產生的效益只有區區數萬塊,每月都在賠錢。”溫達升希望能有政策上的支持,有助於形成產業化運作和規模效益。
  渠道3
  慈善超市 運作陷困境 欲引入社會力量
  早在2001年,深圳市就成立起了第一家慈善超市,如今除大鵬新區外,其餘9個區都有一家慈善超市。據瞭解,過去慈善超市一直由政府包辦,可是一直以來的造血功能很低,運作成本卻很高,政府也沒法一直補貼下去,如今已陷入了困境。“慈善超市裡有一些舊衣物,但是沒有專業的人去維護,現在只能是免費派發給部分有需要的群體,但缺乏良性機制運作起來。”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慈善超市也面臨著社會化的轉型。
  張思全對記者表示,接下來慈善超市將進行社會化建設,引進社會組織、民非企業承包運營,在保持其公益性的同時增強其生命力,再引入市場機制來激活其造血功能。“目前已經有三家民非企業和我們對接上了,預計年底可以推出這些項目”。
  張思全還表示,舊衣服要經過分揀、清洗、消毒、打包、貼標這幾個步驟,每件處理的成本大概是3元,加上運往貴州、廣西等地方的成本就更高了。就此,民政部門還出台了舊衣服折價和護理意見,根據捐贈人的意見對舊衣物進行纖維化加工再利用,與環保企業合作減少環境污染,該計劃有望在年底執行。“政府花很多錢去處理和運輸,不如把這些東西變現去買點油米之類的支援有需要的人”。
  ■觀點
  如何讓舊衣物發揮最大價值?
  政府企業社會 一個都不能少
  如何讓舊衣物發揮最大的價值?一方面可以完善捐贈機制,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回收再生力度,而這些都需要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以及專業企業共同聯手去摸索,探討出一條發展路徑。
  升東華創始人溫達升是香港人,在香港做著同樣的事情,可結果卻截然不同。他介紹,香港廢舊衣物處理歸口民政事務局管轄範圍,民政事務局將廢舊衣物收集處理授權給救世軍、地球之友、長春社和勵行會四家NGO組織。具體運作方式是,NGO再委托企業具體操作廢舊衣物的收集運輸及處理事項,他所在公司就是香港的運營商之一。
  溫達升表示,為了保證NGO的運作經費,企業回收多少,民政局會按相關數據給予NGO相應的補貼。同時,政府也允許NGO興辦慈善超市,將收集的廢舊衣物消毒處理後出售,收入作為NGO日常運作及慈善活動的經費,所以在香港,舊衣回收類的NGO經費都很充足。然而,溫達升在深圳從事的舊衣回收卻因缺乏政策支持而舉步維艱,如今還是用香港公司賺到的錢補貼。因此,他希望政府能建立一個完善的舊衣回收機制,並給予相關的公益組織和企業補貼,支持環保事業發展。
  公益人士姚遙也認為,如果要讓舊衣回收產業化和規模化運作起來,少不了政策上的支持,這樣才能以高效簡單的操作方式給社會帶來一些有用資源。此外,在他看來,之所以後期需要花費很大去分揀清理,且捐贈率很低是因為大多數市民的捐贈意識不到位,“很多人捐贈衣服就像扔垃圾一樣,有些內衣內褲等物件根本無法二次使用,真正有用的不多。”因此,他認為需要加大市民捐贈意識的宣傳,並建立標準讓大家真正捐出有用的東西。
  有業內專家認為,深圳首先要構建回收體系,明確募集渠道,其次是借助專業加工企業的技術和設備進行資源化利用,第三是要引導再生品進入市場流通,形成消費氛圍,最後要加強監管,杜絕“黑心棉”的泛濫。  (原標題:一件舊衣兩種尷尬 市民捐不出企業收不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s97zssb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