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記者 莫小松 馬艷 □法制網通訊員 何家銀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人民法院宣判一起網絡傳銷案件。與以往傳統的傳銷案件不同,該傳銷組織打出“世界和諧基金會”的名義,在橫縣吸收會員百餘人,層級達到5級以上,收取會員交納費用涉及金額100多萬元。
  據記者瞭解,以公益組織之名行傳銷之實的案件近年來在廣西有冒頭之勢。
  “世界和諧中心”設在居民樓
  周某在橫縣經營一個提供家政服務的實體店。2013年1月19日,胡某燕帶領一名自稱楊總的男子來到店里,介紹周某投資“世界和諧基金會”項目。
  “楊總”打開基金會的網站介紹說,只要3個人集資在“世界和諧基金會”網站投資一個金級會員,然後再用金級會員作為推薦人投資一個鑽級會員,就馬上會有收益。
  投資的錢往哪裡去?收益的錢又從哪裡來?“楊總”解釋說:“這就像交養老保險一樣,老人用年輕人投保的錢。”
  周某覺得項目不錯,就與胡某燕、鐘某湊齊8000元,分別投資金級會員、鑽級會員兩個保單,並申請成立“世界和諧基金會”橫縣報單中心,業務就在家政店里開展。“楊總”通過站內轉賬的方式借1萬元網站虛擬貨幣作為啟動資金。
  報單中心成立後,為了賺取更多的錢,周某等3人拉攏、介紹15人相繼加入併成為“世界和諧基金會”的會員,周某、鐘某分得1萬多元的返利。
  半個月後,“楊總”給店里送來貼牆海報和宣傳資料,周某把海報貼在牆面時被丈夫看到。丈夫怒斥這是不合法的,當場把“楊總”趕出家政店。
  2013年2月1日,“楊總”將保單中心遷出家政店,兩次變換地點後,於2013年4月18日搬到一棟居民樓的三樓,並掛牌“橫縣世界和諧服務中心”。
  165人交納100多萬元“會費”
  報單中心遷址後,周某、鐘某退出了“組織”,但更多的會員選擇繼續“跟隨”,何某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1月29日加入後,何某聯合其他兩人湊齊8000元上交,總共分得9000元分紅。沒過幾天,何某又意猶未盡拉攏另外兩人繼續湊份報單,再次分得6300元分紅。
  2013年6月4日,“世界和諧基金會”橫縣報單中心被查處。據警方統計,2013年2月1日至5月7日,“楊總”、胡某燕等管理的“世界和諧基金會”共發展會員165人,收取會員交納的費用100多萬元。
  經查,“楊總”、胡某燕是案件的主謀。據胡某燕供述,她在香港旅游時認識“楊總”,“楊總”真名楊某華,加入“世界和諧基金會”後,其“共投資2.3萬元,總獲利5.5萬元”。
  胡某燕稱,“世界和諧基金會”是為了促進世界和諧而創立的聯合國知名非政府組織,基金會成立於2004年7月,致力於全世界的和諧、和平與維持生態平衡的建設。對於該組織的具體情況,胡某燕表示“沒有該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存在的相關證件,保單點也沒有取得營業執照”。
  楊某華供訴稱,會員們所登錄的“世界和諧基金會”網站是其花費1.2萬元叫人設計的。在會員交納的100多萬元費用中,60%由胡某燕直接當作分紅髮給會員,40%匯到其銀行賬戶。在橫縣設立“世界和諧基金會”共得到約8萬元收入。
  傳銷披“新型投資”外衣蒙人
  2014年12月,橫縣人民法院審理後查明,楊某華、胡某燕、農某雲以所謂“橫縣世界和諧服務中心”為幌子,直接或者間接發展下線超過120人,層級達到5級以上,收取會員交納的費用達100萬元,從中獲取高額“回扣”。3名被告人的行為均已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1年3個月至5年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萬元至3萬元不等。
  據橫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閉祖集介紹,這類以公益組織之名行傳銷之實的案件在橫縣還是第一次出現。被欺騙的群眾通過網站購買“保單”成為註冊會員,以發展人頭的方式獲得返利、提成。這種網絡傳銷騙局,實際上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人”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特別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投資。
  與傳銷組織將外地人誘騙到本地,在本地以集中生活、上課洗腦的方式發展成員和下線的模式有所不同,這種新型網絡傳銷採用的變相傳銷手段更具欺騙性。
  “世界和諧基金會”網站打著“致力於全世界的和諧、和平與維持生態平衡的建設”的幌子,借助基金會的名義發展傳銷。在公司網站上羅列著各種宣傳口號,從措詞到口號都極具誘惑性和欺騙性。許多下線人員認為這就是慈善機構或者電子商務,在公安機關進行查處後還屢屢強調他們參加的不是傳銷而是一種新型投資。
  據記者瞭解,此類案件在廣西已不是新鮮事。
  2014年3月,廣西公安邊防總隊高德邊防派出所就曾查處類似的一起案件。據高德邊防派出所幹事薛飛介紹,警方抓獲8名傳銷組織成員,該組織自稱是聯合國世界和平基金會世界低碳環保聯盟總會,以“愛心公益事業”為名大肆發展會員。實際上,該組織就是以發展下線作為盈利手段,具有明確的等級制度。
  2014年7月,柳州市公安局也查獲一個由公安部督辦的特大傳銷組織。該傳銷組織下線人員逾2000餘人,涉案金額達3300多萬元,以“中華慈善公益聯合會”的名義在全國各地進行傳銷。
  網絡傳銷跨地域查處難度大
  除了欺騙性,網絡傳銷還具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征:隱蔽性和跨地域性。
  案件承辦檢察官發現,該網站發展會員都是在網絡上進行,會員必須通過網站的老會員介紹才能加入傳銷,使用的用戶名都是假名或者代號,並且都有各自的登錄密碼,彼此之間的聯繫主要通過電子郵件或即時通訊工具來完成。網站交易使用線上交易、線下打款的模式,即網站要求匯款一律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
  “這就避免了傳統傳銷中下線與上線必須見面的情況,操縱者由明轉向暗,躲在幕後,萬一下線被執法部門查獲,上線能馬上逃之夭夭。”閉祖集說。
  由於會員發展下線的情況只反映在互聯網上,再加上會員在傳銷方式上保持單線聯繫,調查取證可謂困難重重。工商和公安部門在查處時,很難查證公司網站的真實信息和會員的真實身份,僅憑網絡上的信息要追查上線難上加難。
  互聯網傳播具有跨地域性,使得傳銷突破了地域和國界的限制,即使在一國內,其涉及人員也往往是遍地開花,追捕成本非常昂貴。
  橫縣警方此次查獲的傳銷窩點的下線人員基本都實現本地化,但由於屬地管轄的限制,橫縣工商局和公安局只能就本轄區的傳銷活動和傳銷窩點進行查處,對“世界和諧基金會”網站全國性的傳銷打擊,相關部門表示“還有待上級部門進一步的支持和跨區域的協作”。  (原標題:傳銷組織以公益名義行騙有冒頭之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s97zssb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